
专家会谈:海运运费下降时 中欧班列会风光不再吗
高昂的海运运费和紧缺的运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中欧班列吸引了更多客户,然而当一切回归正常的时候,中欧班列的风光史也会就此结束吗?

高货值的适铁货
“疫情影响下海运运费疯涨,很多客户开始意识到铁运运输的潜力。尽管困难重重,但中欧班列仍然在顺畅运行,并且越来越被市场接受。METRANS公司的丝绸之路总监Koubek先生表示,”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有仓位,就订,不管是运什么货物,不管运价多昂贵。但当海运运费回归正常水平的时候,我们不会在看到低货值的货物、大宗货物再出现在铁路上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货值的适铁货。”
DB Cargo Eurasia的销售总监Hasenkampf先生对此表示赞成。在他看来,中欧班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政策,是继续予以资金支持还是让它自由发展。具体来说,海运乱象结束后,铁运市场可能会有两个走向,一是中国政府继续投资和支持铁运,市场就会维持原状,同样的价格,同样多的货运需求,因为这样一来,就性价比而言,铁运相比起海运仍有优势。二是补贴退坡,中欧班列会最终找到真正适合它的货物,长此以往,班列运营会更稳定,沿途的拥堵也会减少。“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市场上找到准确的定位,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那样。”Hasenkampf说道。

如何定位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思考自己是谁,”远东路桥 (FELB) 的首席执行官Leuschner先生说,“我们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供应商,我们总在讨论市场的可能性和如何赚钱,但那不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做的是让客户选择更快、更环保、性价比更高的服务,是使市场自由化。”在他看来,目前铁运对市场可以说是”有求必应”,铁运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在受其他运输方式价格的影响。
此外,市场并不循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他表示,目前只有国营铁路机构在投资,而市场上的主要物流商们(私营企业)却很难参与其中。“我想提醒各国铁路,请你也思考自己是谁,你想要什么,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我赞成这一点,我们要先认清我们是什么,我们要什么”。来自DB Cargo Eurasia的Hasenkampf先生说道,“铁运的最终目标还是稳定、高质量的运输产品,就像我们和客户承诺的那样,保证14-15天的运输时效,更成熟的运营体系和更平衡的东西向货量。”
来自UTLC ERA的Grigorenko先生同样对铁运产品的稳定性抱有很高的期待。他说道:“尽管客户的运输需求越来越多,但我们决定不涨价,因为我们想要建设一个稳定的、常态化运营的货运走廊。”面对“不涨价意味着无法剔除低货值货物”的论断,他反对道,“我不这么认为,谈及涨价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另一个竞争对手——空运。”
铁运不能替代海运
“苏伊士危机发生的时候,一些铁路公司鼓励货主们使用铁路运输,也有很多论断说铁运是海运危难时候的救星或替代品。我很抱歉地说,这简直是一派胡言。”METRANS公司的Koubek先生继续道,“单单将一艘船的货物转移到铁路上,就需要100-200列火车,试想中欧之间有多少船,所需的额外运力是不可计算的。铁路只是适用于特定货物,适用于那些愿意为更短的运输时间多花钱的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