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机遇和挑战,多式联运能否担当改革重任?

近年来,国际物流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政治博弈,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得全球供应链体系面临着新的调整,同时也对中国物流业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多式联运等现代物流方式在这一后疫情时代的新物流体系构建中被寄予厚望。

在9月24日在京举行的2020中国多式联运高端圆桌云会议暨《中国集装箱行业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发布仪式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成就当前物流业格局和多式联运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的重任担当展开了对话。

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和大疫情

王微将新阶段中国物流发展的时代背景概括为两个“百年”,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疫情”。首先,国际环境的变化前所未有,全球经济社会的调整为国际物流行业的整合发展提出了新难题,同时也注入了新动力。中美贸易摩擦会带来供应链的短链化、近岸化和区域化,中国对外的一些远洋航线会受到负面影响,和东南亚国家的近链物流的发展可能会成为新一轮的趋势。

而可喜的是,新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新一轮技术革命加快了全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物流运输行业也共享了这一硕果,她指出:“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化转型,不光是本身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它会带动其他技术的集成创新,如与交通技术、能源技术的结合,这将会带来交通模式、能源利用的重大创新。” 

其次,新冠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始料未及。王微总结道:“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是影响各国经济的顺畅运行,从生产和消费两端进行冲击,同时对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大量流通体系和服务业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影响了全球的大循环。” 

目前来看,疫情对物流业带来的冲击凸显了全球联通性的脆弱,疫情冲击下全球运输市场萎缩,大面积停航停运,许多交通枢纽低效运行甚至关闭。国际运输格局被迫在重创之下发生变革性的调整,海运行业受到剧烈冲击,但航空运输和以中欧班列为核心的跨境铁路运输逆势增长。王微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或许是机遇大于挑战,“鉴于疫情成了国际经济竞争的新变量,哪个国家能率先控制疫情就科能带来在全球竞争能力和发展格局上的领先地位 ,我们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物流业国际化发展的破局关键

王微认为,在目前喜忧参半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物流业国际化发展的破局关键在于关注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发展。

数字经济是当前及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新动能,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疫情倒逼了中国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下,消费方式(线上购物)、服务方式(无人化服务)、工作方式(云办公)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供应链也面临着重塑,智能化的应急体系和供应方式、社区电商和云制造等使其向着共享和智慧的方向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支撑。未来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国物流业带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同时,国际化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方向。首先,中国物流在国际运输和物流服务能力上存在短板,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多式联运等现代化运输方式发展不成熟,在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单一的运输方式很难解决问题;再次,中国目前没有大型的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急需推动大型物流集群的发展,培养具有强大供应链生态服务功能的物流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成对这一点进行了补充,他感慨道:“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他强调,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此外,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更加深化,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对这一趋势的发展功不可没,得益于这些现代物流方式,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提供的成千上万的零部件得以整合和分销。因此,在他看来,应该强化多式联运,尤其是陆海联运在国际物流中的作用,加快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加强内陆海关与沿海、沿边口岸海关的协作配合,简化通关手续,助力形成标准统一、信息互通的多式联运体系,以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逆势而上的企业

在物流行业整体低迷的形势下,有些企业的灵活应对方式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比如著名的航运公司马士基敏锐的观察到运输市场的变化,以并购货代公司、陆上服务企业的方式应对挑战,将重点转向服务客户、服务供应链,从而逆势而上。

王微还举例道,有些在疫情爆发之前就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虽然线下业务仍受打击,但是线上订单量恢复很快,“比如运力恢复了30%,但由于无纸化运输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订单量增加了70%,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更有能力整合更多的社会化资源,加快疫情后的业务恢复。” 类似的疫情下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不甚枚举,比如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外运等企业利用直播平台提供线上订舱服务,以京东为代表的物流公司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货物的装卸和分拣。这些都是物流企业逆势而上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相关阅读:集装箱和多式联运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史慧琳

编辑:张佳璐

作者:Railfreigh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