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xxx欧盟

欧洲铁路货运场站地图(2022)即将发行,更大惊喜等着你!

中欧班列开行十年以来,尽管中国和欧洲同行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但信息不对称仍然是阻碍这一新型货运服务走向成熟的头号元凶。且不说横跨欧亚大陆的信息共享情况,仅仅是在欧盟境内,不同国家的铁路基础设施在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各一,信息的汇总和更新也并非易事。欧盟委员会为此每年花费上百万欧元,仍然进程缓慢。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

白俄罗斯扬言禁止欧盟货物过境 中欧班列回程恐受阻

白俄罗斯扬言要禁止德国货物过境,以反击先前欧盟对该国货物的制裁。这是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在7月6日的一场政治会议上提出的威胁。他说道:“首先,德国货物不能进入白俄罗斯市场;其次,德国运往中国的货物也不能过境白俄罗斯。” 后者若实施,中欧班列回程无疑将陷入困境。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

疫情重压下 欧洲铁路业损失260亿欧元!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欧盟铁路行业去年损失了260亿欧元的收入。这些数字是基于欧洲铁路和基础设施公司共同体(CER)成员的营业状况得出的,这些成员基本可以代表整个欧洲铁路行业。其中客运服务比货运服务受到的影响更大。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

新政出台 欧洲短途卡车运输价格预计翻倍

欧洲议会于去年7月通过了《机动性一揽子计划》(Mobility Package 1),其中针对参与国际运输的卡车司机和运输市场准入条件出台了多项新规定,这些规定将于2022年初实施。国际公铁联运联盟 (UIRR) 对其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规则可能会导致欧盟境内短途卡车运输价格翻倍,这对联合运输行业来说将是致命打击。通常来说,货物搭乘中欧班列或以海运和空运的形式抵达欧洲场站后,大多会使用卡车完成“最后一英里”运输,欧盟新公路运输规则的落地将同样意味着中欧运输整体成本的提高。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

“欧洲铁路年”不是说说而已 欧盟发布官方网站及活动议程

今年是 “欧洲铁路年”,欧盟委员会推出了相应的官方网站。火车作为一种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在2021年将受到格外关注。在 “欧洲铁路年 “中,欧盟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市场份额设定了阶段性目标,从而以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是欧盟“绿色协议”的愿景之一。 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

2050年欧盟目标将铁路货运量翻一番,有什么具体举措?

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关于欧洲交通转型的 “可持续和智能交通战略 “和 “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50年铁路货运量翻番,到2030年高速铁路客运量翻番。此外,全欧交通网络 (TEN-T) 和欧洲铁路交通管理系统 (ERTMS,The European Rai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也得到了很多关注。铁路部门对这些举措表示欢迎,并分享了一些额外的见解。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

英国脱欧在即,中英间货运可能受到什么影响?如何应对?

随着中英关系的推进,两国的贸易额不断上升,在2019年上半年就突破了403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是英国的第5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来源地。中英间的货物运输主要通过海运和空运,近年来铁路运输也逐渐兴起,来自中国的货物搭乘中欧班列来到欧洲的场站,再通过短途海运或公路运输的形式转运到英国。一些由中国货物也由海运直接抵达英国的弗利克斯托港,再分散到欧洲各地。然而,在英国脱欧之后,这些多式联运线路带来的高效便捷恐怕要沦为明日黄花。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

部分欧盟成员国开始减免轨道使用费

一些欧洲国家已经降低或免除了铁路货运中的轨道使用费 (TAC)。例如,德国和荷兰已将其减半,而奥地利和卢森堡则完全免收。此外,法国已经在2020年免除了轨道使用费,这一政策将持续到2021年前半年,此外还免除了取消费用。瑞士在取消费用方面也是步调一致,同时瑞士政府承诺将进一步支持该国的铁路行业,对其损失进行补偿。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

政策解读:2021被正式定为“欧洲铁路年”,给中欧班列带来什么信号?

我们总说铁路时效快,抗打击,但其实铁路运输的潜力不只在于它的经济效益,更在于它的环境效益。11月初,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正式将2021年设为“欧洲铁路年”,意味着一系列促进铁路客运和货运发展的计划将被提上日程。“2021欧洲铁路年”是由欧盟委员会在今年3月在“欧洲绿色协议“ (the European Green Deal)框架下提出的,旨在通过发展更环保更可持续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以助力欧盟减排目标的实现,计划投资8百万欧元(约6377万元人命币)。展开全文
|撰写评论|作者:Shi, Huilin